自2013年起,中国大部分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明显下降。在长江三角洲(YRD)中部的省会城市南京,2014年至2019年冬季PM2.5中总碳(TC)的质量浓度下降了约48%。为了提供这一趋势的详细信息,本研究使用基于放射性碳(14C-)的方法对TC的来源进行了分析。总体而言,6个冬季TC、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6.3±8.5 μg m-3、14.4±7.8 μg m-3和2.0±1.2 μg m-3,化石燃料占比分别为51%、48%和65%。2014 – 2019年,TC的减少主要归因于非化石来源的减少(6.4、6.3-6.5 μg m-3),而不是化石燃料来源的减少(3.6、3.4-3.7 μg m-3)。OC (9.1 μg m-3)的降低主要归因于生物质燃烧产生的OC(5.3、4.6 ~ 6.1 μg m-3)和化石燃料燃烧生成的二次OC(3.3、2.6 ~ 3.9 μg m-3)的变化。虽然EC浓度的年际变化不太明显,但其年际变化主要是由非化石排放(即生物质燃烧)的变化所致。本研究强调了非化石源控制在降低长江三角洲TC质量浓度方面的重要作用,未来的排放控制策略需要更加关注生物质燃烧排放和来自化石源的二次有机气溶胶。

此研究以Quantification of fossil and non-fossil sources to the reduction of carbonaceous aerosol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China: insights from radiocarbon analysis during 2014-2019为题于2022年10月被Atmospheric Environment期刊接受,应用气象学院于鸣媛博士为第一作者,章炎麟教授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192512, 41977305, 42107123, 41977185)及南信大人才引进项目的支持。